得到
                                                  • 漢語詞
                                                  • 漢語典q
                                                  當前位置 :
                                                  但姓
                                                  更新時間:2023-10-02 03:13:33
                                                  姓氏起源
                                                  郡望堂號
                                                  家乘譜牒
                                                  遷徙分布
                                                  拼寫規則
                                                  QQ頭像
                                                  姓氏名人
                                                  •  但姓來源
                                                    但姓起源
                                                    1. 但姓出至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孫名但,遂成但姓。漢有西城都護但欽,濟陰太守但邑。
                                                    2. 在黃帝大戰蚩尤之時,黃帝有一子屢立戰功,因此黃帝因其左掌有“人”字紋、右掌有“旦”字紋賜姓“但”。
                                                  •  但姓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后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后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為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開封府:古稱大梁、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河南省轄市,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開封素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著稱,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不但對中原地區而且對全國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紀),第七世帝杼遷都于老丘(今開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鄭莊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筑“啟封”城。戰國時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滅魏國,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漢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南北朝時期,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后改梁州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權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后晉、后漢、后周相繼建都開封。(戊戌,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后周顯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王朝,開封升為府。北宋時期開封人口曾達一百五十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國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金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國遷都開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于開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為周王駐藩開封。明朝時期,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明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進行防御,開封城遭道嚴重破壞,城中原三十七萬人口僅剩三萬余人。清朝時期設開封府,清朝末期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后創辦了機械、兵器、面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開封被人民解放軍解放,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開封市成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市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燕山郡:在宋朝時期稱燕山府路。燕山府路包括有一府:燕山府;九州:涿、檀、平、易、營、順、薊、景、經;總領二十縣。北宋朝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詔山前收復州縣,合置監司,以燕山府路為名,山后別名云中府路。燕山府:唐朝時期為幽州范陽郡;五代十國時期石晉以范陽郡賄賂遼國,遼國將其建為南京,又改號燕京;金國滅契丹后,以燕京及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二十四縣來歸;北宋朝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改燕京為燕山府,又改郡名為廣陽,領十二縣;北宋朝宣和五年癸卯(公元1123年),童貫、蔡攸入燕山;北宋朝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郭藥師以燕山叛,金國復取之;下轄十二縣:析津、宛平、都市(賜名廣寧)、昌平、良鄉、潞縣、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賜名清化)、漷陰。北宋朝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再陷于金國。元朝時期沿襲宋朝建制,歸大都統轄。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在明朝永樂十九年辛丑(公元1421年)遷都后稱北平府。中華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改稱北平。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己丑建立后,稱北京市。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開封堂:以望立堂。

                                                    燕山堂:以望立堂。

                                                    德讓堂:昔堯以天下與舜史臣稱為峻德為克讓舜以天下與禹史稱為元德為溫恭后太伯三以天下讓夫子稱曰至德讓之名其來必有所自稱必有所由乃吾大華公修譜取名以顏陽于臺者曰德讓果何妨乎其亦曾以天下讓而名之欷然披閱帝王前后總紀從無蹤跡似名之者出于無謂也吾思之此非由后人之事而竊取也蓋由我始祖含宏公為軒轅次子在三皇時兄弟壽各以百千其傳天下也皆以兄弟為世及吾祖居次以世及論之亦直有天下者也乃竟不有焉想必伐逐鹿之后退處遐方如后世之避河南避陽域不肯涉帝位而履至祚雖其讓隱微而實自有不能掩者故大華公修譜之曰或得其實于文獻之遺若曰吾祖在溝穆時亦曾以德相讓也乎故取名堂者一以闡祖親之軼事一以垂子孫之家模使吾但氏子孫世世成禮讓之俗息競爭之風也余特表而出之以示不忘所自云。

                                                  •  但姓家乘譜牒

                                                    湖北蒲圻七續但氏家譜,(清)孫萬珍、但崇煒撰,清嘉慶二十年(公元年)手抄本?,F被收藏在湖北省蒲圻縣檔案館。

                                                    江西德安顏陽但坊分遷總記,(清)但漢卿、但漢卿撰,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F被收藏在江西省德安市檔案館。

                                                  •  但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源流繁多,正宗一支,但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五百二十一位,以南陽、開封、燕山為郡望,宗支稱“南陽世家”。但姓早期居住于陜西一帶,漢時已因仕宦等原因遷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縣一帶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唐宋以后,則逐漸遍布全國各地,西至甘肅、寧夏,北至遼寧、吉林,南至四川、廣東,東至山東、江蘇,都有但氏家族蹤。但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今四川省的成都市、金堂縣、什邡市、崇州、大邑縣、自貢市、遂寧市大英縣、眉山市、自貢市、仁壽縣、榮縣、樂山市、眉山市、綿竹市,重慶市的長壽區、云陽市、合川市、忠縣、江津縣,云南的大理州,河北省的邢臺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縣、瑞昌市、都昌縣、鄱陽縣,湖北省的武漢市、赤壁市、天門市、黃石市、孝感市、恩施市、漢川市、通城縣、大悟縣、鄂州市、仙桃縣、十堰市、咸寧市崇陽縣,湖南省的張家界市、常德市臨澧縣,沅江市,,遼寧省的丹東市、沈陽市,河南省的羅山縣、株洲市,安徽省的六安市霍山縣,浙江省的杭州市,寧波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海原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貴州省的貴陽市、織金縣、遵義市,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的南京市,陜西省的西安市、漢中市、南鄭縣、安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廣東省的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美國洛杉磯等地,均有但氏族人分布。

                                                  • 姓氏 大陸 臺灣 香港 澳門
                                                    dàn      
                                                  •  
                                                     
                                                     
                                                     
                                                         
                                                      QQ頭像使用方法
                                                    把鼠標放到上面的一個QQ頭像圖片上,點擊右鍵,選擇“圖片另存為”,把QQ頭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點擊QQ面板的“菜單”→“設置”→“個人設置”,這時就進入QQ的“個人設置”面板,然后在QQ頭像右邊點“更改”→選擇“本地上傳”→選擇你剛保存的頭像→最后點“確定”,這在你就擁有了超個性的QQ頭像了,趕快試試吧。
                                                    只有QQ會員或QQ等級在16級以上的用戶才可以使用QQ自定義頭像!
                                                     
                                                     
                                                  • 但漢章,但祖蔭,但懋辛
                                                  簡筆畫(bibihua.com)匯總了漢語字典,新華字典,成語字典,組詞,詞語,在線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漢字典,在線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學生查詢學習資料的好幫手,是老師教學的好助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郵箱:  聯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簡筆畫 bibihua.com 版權所有 閩ICP備2021003084號-9
                                                  亚洲娱乐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