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姓起源
1、風俗通義:頓,姬姓國,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湖北等省有姓此姓的。
2、據《中國姓氏文化大全》竇學田著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頓: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平度,山西之太原、大同、陽泉,甘肅之酒泉,黑龍江之嫩江縣,河南之盧氏,湖北之武昌,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多嵧ㄖ尽?、《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子爵,頓子??之國也。今陳州男頓,即其地。定十四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段褐?-華佗傳》有督郵頓子獻;漢有頓肅,為邵陽長。望出魏郡。宋世登科有頓起、頓韙,皆蔡州人。”又,明代有頓欽,洪武舉人;又有頓銳,正德進士。
3、頓姓源出姬姓,祖根在河南項城,始祖是姬弱。西周時期,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頓(今河南商水北),建立頓子國,也稱弱頓子。后頓國為陳國所迫,南遷至今河南項城西南,稱為南頓。春秋時亡于楚,子孫以國為姓,姓頓。
郡望
項城郡:在周初年為項子國,是西周初期封疆劃界分封的子爵,也是封國而治的地方行政單位或行政區劃之一,為周天子附庸國。到東周春秋時期,仍為項子國。東周戰國時期,楚滅魯,項地即改屬于楚國。楚襄王時,將楚都由郢徙于陳,以項為別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國,統一中國后,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改陳地為潁川郡,以陳為縣。項地歸屬于潁川郡,只有項地名而無項郡或項縣名。秦末楚漢相爭之后,楚敗漢勝,漢高祖在項地設置項縣,屬汝南郡。到東漢時,沿襲西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而無變更,仍為項縣,屬汝南郡。三國時期,仍為項縣,在曹魏統轄境域之內。項縣隸屬陳國。晉代行郡國制。項縣名稱未變,西晉時先屬陳國,后改屬梁國。南北朝時,戰爭頻繁,東討西伐,南征北戰,潁、淮流域歸屬時變,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南朝劉宋時曾改項縣為項城縣,增一“城”字,屬于豫州陳郡。北朝北魏、北齊、北周均稱項縣,北魏時項縣隸屬陳郡,北齊時項縣改屬信州。南朝齊、梁也都仍稱項縣,梁時項縣屬因殷州。北朝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在項縣僑立的秣陵縣隸屬北丹陽郡,項縣仍隸屬陳郡。隋朝統一中國后,確定為項城縣。五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金代時,項城縣隸屬河南府陳州。元代時,項城縣隸屬陳州。明代時,項城縣隸屬開封府陳州。清代,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陳州府,疆域無大變化,但與西鄰各縣有插花地。中華民國時,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谷諔馉帟r淮陽淪陷,一九四五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至項城項城縣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解放戰爭后期曾先后建立沈項臨縣和沈項淮縣,隸屬豫東行署。解放戰爭后,結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權,與四鄰各縣進行邊境調整,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鄰縣間的插花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53年底,項城縣城由老縣城遷至水寨鎮。1949~1953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至1958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商丘專員公署。1959年至1961年項城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專員公署。1962年至1965年項城縣隸屬河南商丘專員公署。1965年至2000年項城縣(市)隸屬河南省周口地區行政公署。2000年6月,周口撤地設市,項城隸屬于周口市。
漠 北:在歷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動中心。從秦朝末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起至清朝統稱“漠北“。漢朝時期所稱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帶,因其大部分位于長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稱漠北,比照現在的政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為界,東大致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阿爾泰山一線。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88年),出于主動打擊匈奴的需要,漢人才第一次深入到陰山以北的大沙漠中。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權多建庭于漠北,這樣與南面的農居民族政權隔了一個大漠,有利于揚長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東突厥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建庭于漠南,對漢族政權保持忠誠,然而其內心還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漠 南:主要位于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匈奴的發祥地就在漠南的陰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
堂號
項城堂:以望立堂。
河北頓氏族譜,(民國)頓占鳳續修,民國末期木刻活字印本?,F被收藏在河北省玉田縣鴉鴻橋鎮小劉莊村。
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八十位,以項城、漠南、漠北為郡望。
今北京市,天津市薊縣,河南省的漯河市原匯區、郾城縣,山東省的濟南市、青島市、平度市、泰安市、菏澤市牡丹區、德州市平原縣、禹城縣、棗莊市臺兒莊區、東明市,河北省的秦皇島市、保定市博野縣、廊坊市、高碑店市、遵化市、豐潤縣、玉田縣,山西省的太原市、大同市、陽泉市,甘肅省的酒泉市,安徽省的宿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嫩江縣、蘭西縣,吉林省的長春市、白城市、樺甸市、梨樹縣,遼寧省的鞍山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新鄭市、許昌市、開封市、濮陽市、漯河市源匯區、郾城縣、平頂山市郟縣、洛陽市、周口市、盧氏縣、遂平縣、長垣縣、息縣,江蘇省的徐州市沛縣,江西省的南昌縣,湖北省的武漢市武昌區、荊州市江陵市、黃岡市浠水縣、張家界市、公安縣、潛江市、石首縣、宜昌市、建始縣,湖南省的衡陽市、懷化市溆浦縣、芷江縣、常德市石門縣、慈利縣,甘肅省的天水市,廣東省的江門市、深圳市、惠州市,陜西省的三原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等地,均有頓氏族人分布。
郵箱: 聯系方式: